成长的演讲稿

时间:2024-10-29 10:40:00
关于成长的演讲稿

关于成长的演讲稿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成长的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成长的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论坛的题目是《 我成长我幸福》。

我从 1999 年第一次踏上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到现在已经是第 12 个年头了。在这段时期里,我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渐渐地适应了教师这个角色,也渐渐地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我可以说是一个很幸运的人,自从进入学校,就一直得到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和支持,给我创造了各种机会,使我慢慢成长起来。在参加工作的 12 年中,我经历了从执教单科语文到执教语数双科,从高年级教学到低年级教学,这两个跨越对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能在更宽泛的领域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虽然我摔了一些跟头,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更收获了一些感动。

下面我就语文学科教学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在困惑中寻找出路”

记得刚刚踏上教学岗位时,我对语文教学一无所知,很多时候都是课堂上只有我一个人在侃侃而谈,学生却坐在下面发呆。面对四十多人的课堂,我常常会有一种寂寞的感觉。当领导或其他教师来听课时,我总是忙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看着其他老教师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引导着学生侃侃而谈,情感得到一次又一次升华,我羡慕不已。为了做好第一次展示课,我只好临时抱佛脚,找到报刊中精彩的设计。坐在书桌前一遍一遍地看,一遍一遍地思考,体会,一句一句地记录,模仿。虽然是照猫画虎式地模仿,却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至今,课堂上同学们铿锵有力的朗读《长征》的情形,还依稀在眼前。

我深知,要想在语文教学的这方沃土上继续耕耘,站稳脚跟,仅凭我临时抱佛脚学的那些皮毛是不够的。

课前我也进行精心的设计,为什么教学时却手忙脚乱?讲解时,我力求语言生动,感情饱满,为什么却换来学生呆滞的目光?毫不夸张,我的耐心有口皆碑,为什么更多的等待换来的却是一直沉默?我到底是哪儿出现问题了呢?这些困惑一直在我头脑中萦绕。

于是我决定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当时我校的一名代课教师云英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堪称一绝,正好我和她同教六年级语文,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一张小板凳,一个笔记本,一支圆珠笔成了我的每日一景。在云英老师 的课堂上,她 只用几句话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十分高兴而又心甘情愿地在她的引领下走进文本,当时,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只要一听说她要讲新课,我都会努力把握,从中汲取营养。

正是老教师的精彩课堂,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作为创造这项艺术的老师来说,靠的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朗读,也并不是一个劲儿的说“你真棒”之类的鼓励的话语。同时,我也懂得了要想讲好语文课,要深入地去研究教材,去理解教材;研究学生,理解学生。

大量的观课、听课、模仿课让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的基本技能、掌握了课堂的语言艺术, 如怎样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评价?当学生的回答偏离问题时,如何自然地引领学生回归?怎样让学生的表达更完整?等等,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来说,我为自己这个小小的收获而感到无比地幸福。

但不久我又懂得,一个好的老师,除了要掌握调控课堂的基本方法之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理论支持,丰厚的文化底蕴,并能很好地把它们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去。

于是,我开始如饥似渴地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教学,闲暇之余,我还会翻看大量的文学经典、教学案例,充实自己的视野和内涵,《小学语文教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同时,我还收集了小学语文的所有教材,去潜心梳理语文庞大的知识体系。通过大量的阅读,我明白了:如果说教学内容是一棵树的话,那么在它背后庞大的知识体系就是一片森林,我们在关注这棵树的同时,更要关注那片森林……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思考中成长”

在教学上,我深知: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如何让自己的课更加有吸引力,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度过40 分钟,成了我教学上的最大追求。

因为片面的断章取义,我也走了很多的弯路:一时我曾过分地追求课堂的形式,把几张桌子并在一起,以便小组合作学习。用大量的精力制作精美的课件,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表演,辩论开始充进了我的课堂。

那段时间,课堂上是热闹了。但我发现,孩子们专注的习惯差了,更主要的是对文章的解读开始变得肤浅和表面了。

我又开始困惑了,在一次网上搜索时,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学实录走进了我的视野。认真观看后我发现教学中设计的情境出奇的简单,几乎没有什么导入语,就是由自学指导开始,学生一直处在安静的课堂氛围和活跃的思维活动中,课堂效率却特别高。于是,我又开始思考,到底怎样的课才是好课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认真对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许多课堂实录进行了多次的解读,并把这种教学模式借鉴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甚至不用课件,只追求对文本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简简单单上语文,使自己的课堂返朴归真。不知不觉间,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当过小学教师的人都清楚,课时多是小学教师的一大特色。而当过小学班主任的人更清楚,每日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组织班级活动,承载学校各种教育教学任务,占据了教师的大量空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钻研教材,更不用谈制作精美的课件。再加上学校那间宝贵的多媒体教室,不知有多少位教师在等待。所以,朴实的课堂更适合我们。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闭门造车地钻研教材,钻研理论,只会使自己的身心疲累,而效果不佳。于是,我开始在书刊杂志和神奇的网络资源中寻求力量。它们为我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平台,我从自己的小圈子中走出来,从一堂课的设计中,我看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听到了对教材不同的解读,我都把这些精心地记录下来,反复琢磨,细细推敲。不知不觉间,觉得天更高了,地更阔了,海更蓝了,云更淡了!

海明威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你与周围人接触的那一刻迸发的是思想的火花,这便是一切进步的动力,我相信,在各种丰富的资源中,我将成长得更快!

“天道酬勤,幸福相随”

一路困惑、一路思考、我也在一路上收获着幸福:我受到学校领导与老师老师的悉心指导与真诚帮助。每一次参加教学活动之前,他们都会为我把握方向,明确目的,提出建议。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我所执教的《健康在线》《学会拨打120 》荣获区级优质课; 20xx ……此处隐藏13060个字……本拍摄的电影,通过大屏幕感受到了模范的力量。

模范的故事和感言像人生路上的盏盏明灯,引领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人们用掌声、赞叹、评论、眼泪来表达内心的感动。“感动”在巡讲中成为主线,是模范身上道德的力量,也是人们对他们的表彰和感谢。在“感动”与“被感动”的互动中,公民道德标杆指引下的和谐社会关系被进一步建立。

当大屏幕中的李学生为救孩子,倒在金温铁路的里程碑旁,不少观众都潸然泪下。“李学生出事的时候,我们也跑去铁轨那边了。”年轻的安徽小伙子吴臣激动地说,片子让他再次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也有一种当平民英雄的冲劲。“打工的挫折,我们都经历了,他跟我们一样真实。”河南老乡李建龙来温务工9年,经历了李学生融入温州的喜怒哀乐,他说自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李学生未完成的事业。

“我感受到什么是人间大爱。回到社区,我会通过网站论坛等载体与更多的人分享。”瑞安风荷社区的代表吴海燕听完报告会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说:“平时英雄模范只在电视里见到,今天面对真人真事,我感觉到震撼和敬重,特别是孝老爱亲模范郑雪君的演讲,她的高尚品格为现在的独生子女提供了学习的标杆。”

“傅开其的奉献精神可歌可泣。”参加我市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黄尚凡发出这样的感慨,在听完傅开其身为消防官兵,在大火中不顾个人安危,援救战友,导致身体终身残疾的事迹后,这个即将开启自己人生道路的学生,想到自己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和理想奋斗,“我明白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乐于为他人所想,敢于奉献。”

一个个鲜活事例,一支支道德标杆,一笔笔精神财富,寓于平凡的崇高唤起了人们内心的感动,唤起了人们对于公民道德的认同和追求。正如曹国旗在巡讲活动启动仪式上所说的:“这些道德模范以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谱写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绚丽篇章,对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我市新一轮的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召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在社会上,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持续推进文明出行“23456”工程,深化“倡导文明出行,提升温州形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我这三十年·文明在我身边”征文评选活动,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社区,积极组织开展“社区邻居节”、“孝敬文化周”等活动,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在农村,启动“十镇百村种文化”活动,深化“双千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未成年人中,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510”工程,编辑出版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等一批作品集,加快百堵文化景墙建设,积极营造“知荣辱、扬美德”的青少年良好成长环境。在新温州人中,深入开展“情暖温州、共创和谐、共享文明”活动,切实提高新温州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创业热情。此外,新闻媒体结合各自特点,开辟、开办了反映公民道德建设的专栏和专题节目,形成浓厚舆论氛围,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关于成长的演讲稿14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成长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成长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成长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没有人不喜欢一帆风顺的生活,但我却认为成长需要挫折。

五年级的时候,班上重新选班委,一直当班长的我不以为然,只觉得到时候随便应付下即可,便没有放在心上。到了竞选那天,我和阳一起竞选的班长这个职务。我的演讲草草了事,而她的却精简而有号召力,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落选了。回家的路上,小草仿佛枯黄,小花没有精神,天空好像雾蒙蒙的,乌云遮住了太阳,一切的一切都不尽人意。

回到家中,我独坐窗前发呆,天空蓦然的下起雨来,十分猛烈,好像迎合着我的心情。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小雨啊,你去阳台帮我把花收一下,我新买的茉莉还在外面呢。”我应声起来。

阳台上几株茉莉和风雨做着斗争,我被这一幕惊到了:一株茉莉被暴雨打的只剩下一片叶子,却依然傲然挺立,不愿向命运低头,而另一株只剩下光秃秃的叶茎,已经看不出花的模样,但她依然没有倒下,她屹立与同伴相互支撑,仿佛在咬牙坚持。这场暴雨把他们打得遍体鳞伤,但是她们毅然决然的与命运做着斗争,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太阳也露出了脸。茉莉花剩下的花瓣与叶茎上缀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仿佛出水的美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美丽极了。我猛然醒悟,是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挫折,没有成功。再去学校的路上,小草生机勃勃,小花绽开了笑脸,天空一碧如洗,就连云朵也变得多姿多彩,美丽极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成长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没有挫折,便没有成功,成长,需要挫折!

关于成长的演讲稿15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心存慈孝,快乐成长。

慈孝乃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心存慈念,默默前行,是一种高尚的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至高的厚德大爱。当生存与死亡仅在咫尺之间,“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急时刻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用自己的双腿挽救了幼嫩的生命,托起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谁能直言她的行为是为了奖赏?没有人,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是教师的本能,是她对学生的慈爱之心。此生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这是最真实的写照。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孝故事,如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在现代中国这样的孝行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中国自古是慈孝之都。慈,是一种爱心,当别人在需要帮助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我们要做一个心存慈孝的人,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是需要我们一生去不断学习的。

慈孝不仅仅是简单的两个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人只有有了慈孝之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我想没有对母亲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谈得上爱这个城市,爱这个养育我们的国家呢。爱母亲的孝心是“小孝”,爱祖国的孝心是“大孝”,让我们都在慈孝中快乐成长。

万千众生中,我们的行为虽然微不足道。但慈孝之举就像一粒石子,虽然小,却在社会长河中激起一层层向善的涟漪,久久回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常关心家人方能关心国事,常怀慈孝之心方能治国!

心存慈孝,快乐成长!

谢谢大家!

《关于成长的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