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4-15 13:34:33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印象,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

2.引导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3.散文《落叶》,适合的音乐(钢琴曲),歌曲《小树叶》,录音机。

4.各色彩纸,各色彩笔,剪刀,透明胶。

5.立体的大树妈妈。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散文。

教师介绍散文名称后配乐朗诵散文,朗诵时注意语气、语调,具有抒情意味。

提问:1.小树叶春天是什么样子?

2.夏天,树叶怎么样了?

3.秋天呢?小树叶又有什么变化?

4.你听了散文后,觉得小树叶是什么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

(幼儿自由讨论。)

二.装扮大树妈妈。

教师:“大树妈妈有这么多可爱的树叶宝宝给他焐脚,可是,她还是不开心,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我们送给大树妈妈一些礼物,把她装扮漂亮一点,好吗?”

教师介绍手工用具与要求,然后幼儿动手制作礼物。

要求:1.自己动脑筋想想要送给大树妈妈什么礼物,想好了再做。

2.有各色的彩纸,要先画再剪,别忘了涂上漂亮的颜色。

3.用剪刀时要小心,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

4.最后不要忘了把你的礼物送到大树妈妈的手里。

(幼儿自由制作礼物。)

三.结束活动。

教师:“大树妈妈很感谢我们小朋友送给她的礼物,你们看大树妈妈多漂亮,多高兴啊!让我们和大树妈妈一起跳个舞吧!”

(音乐:《小树叶》。)

说课-----大班美工《装扮树》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设计的是美工活动《装扮树》,是结合本月活动主题-----“叶子”而开展的。

一.我选择这个活动内容是因为:

①.活动内容简单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②.首先,在优美的散文中,让幼儿感受美,再在美工活动中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③.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④.幼儿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大班的幼儿小手肌肉已经发展的不错了,对于绘画活动,幼儿已经非常熟悉,于是,在本次活动中,我又给幼儿提供了剪刀,加深了本次活动的难度。

二.考虑到半个月以来,幼儿对“叶子”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①.通过欣赏活动,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印象,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

②.引导

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

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设计,并练习剪、贴的技能,因此在正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

使用剪刀。现在的孩子能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剪刀这类比较危险的工具,但是,俗话说“心灵手巧”,所以,为了孩子各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我还是让孩子联系使用剪刀。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的服务与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的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

①.幼儿对秋天的认识和了解。

②.幼儿练习过使用剪刀。

2.教具准备:

①.制作一棵立体的“大树妈妈”,更加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②.幼儿的操作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我画好外形轮廓的;另一种是没有任何图形的,需要孩子自行设计的,这样,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五.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罚,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六.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渐入深的教学原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幼儿将运用讨论谈话法、游戏法等学习方

法。

七.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朗诵散文,然后提出问题:“小树叶春天是什么样子?夏天和秋天又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比较简单,我可以请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还有“你听了散文后,觉得小树叶是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可是让幼儿自由讨论,我不做任何评价,只要孩子能说出原因。本环节中,主要是帮助孩子感受美。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操作材料分为两种,孩子可以自由选择,鼓励孩子大胆设计,在使用剪刀的时候,多提醒孩子注意,本环节中,主要是帮助孩子发现美。

第三个环节是结束活动,我设计的是以“我们和大树妈妈一起跳舞”,让孩子们在唱唱跳跳中除去美工活动中的疲劳,帮助孩子体验美。

附:

落叶

大树是妈妈,小树叶是她的孩子。

春天,小树叶只是绿绿的嫩芽。夏天,小树叶已经长大了,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为人们撑起一把大伞,送来一片片荫凉。秋天到了,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象穿着金黄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一天,一阵秋风吹来,小树叶告别了大树妈妈。小树叶不停地翻动着身子,飘呀飘,飘到屋顶上,屋顶变得金黄。飘到小河里,水面上像飘动着许多小船。飘到草地上,草地上好象多了一层软软的地毯。飘到大树妈妈的脚下,大伙儿抱成一团,好象在说:“妈妈,天气渐渐冷起来了,我们给您焐焐脚,让您暖暖和和好过冬。”

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了家。它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望着大树妈妈明年春天生出许多小娃娃。

大班教案 篇2

一、主题产生的原因:

一天,晨间谈话,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外出旅行的事情。争先恐后告诉我自己旅行过的地方,坐过的交通工具等—————阳阳:“我回老家浙江,坐过飞机、火车”,余在洋:“我去香港时坐过火车”,豆豆:“我去四川坐过飞机 ……此处隐藏3242个字……中熟悉歌曲旋律,尝试着合着音乐唱歌曲。

重点:熟悉旋律、理解歌词结构

难点:猜谜游戏感受山歌对唱的特点,体验对唱山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农作物图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大白纸、记号笔。

多媒体、钢琴

2、课前了解各种农作物结子的特点,课前让幼儿欣赏曲子的伴奏,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活动过程:

一、对歌猜谜

1、播放曲子伴奏,这首歌你们听过吗?它的歌名叫什么?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猜谜语,谜底就藏在这首《什么结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师演唱歌曲谜面),请幼儿来猜一猜四种农作物。

2、幼儿猜谜,教师出示四种农作物图片供幼儿选择、匹配相对应的歌词。

二、感受歌曲

1、教师边画图,边问边唱。(你能用唱的形式来回答我吗?)

2、幼儿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歌曲。

3、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结合图片有节奏的念歌词。(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

如师:什么结子高又高嘞,嗨高又高?幼:高粱结子高又高嘞,嗨高又高。

师:什么结子半中腰嘞,嗨半中腰?幼:玉米结子半中腰嘞,嗨半中腰。

师:什么结子成双对嘞,什么结子棒棒敲嘞?嗨,什么结子棒棒敲嘞,什么结子棒棒敲嘞?幼:豆角结子成双对嘞,芝麻结子棒棒敲嘞?嗨,芝麻结子棒棒敲嘞,芝麻结子棒棒敲嘞?(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与结构)

4、教师弹琴,幼儿试着与教师对唱。(教师问,幼儿答,1—2遍后互换)

5、教师请幼儿寻找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大家一起互相帮助。(最后四句的结构幼儿不太掌握的好,尤其是最后两句。(重点联系)

三、教师与幼儿对歌

1、教师唱谜面,幼儿唱谜底,衬词部分一起唱。如:(师)哎,什么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结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当采用完整接唱时发现对于幼儿有一定难度时,便及时调整为先分旬接唱,再对唱的形式。(播放伴奏)

2、以对山歌比赛的游戏形式,开展男女幼儿对赛山歌活动,男女幼儿轮流问答,并尝试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结束)

第二课时:创编歌曲《我来唱,你来对》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歌词,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2、尝试探索山歌对唱的形式,能主动大胆地参与活动。

重点:尝试创编歌词,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难点:能从动物的不同角度去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图片,纸绣球,白纸、笔若干,图谱,电脑课件、

2、音乐《什么结子高又高》

3、课前与幼儿一起收集动物的资料,并谈话了解动物的特征。事先让幼儿做成八字形

活动过程:

一、回忆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播放音乐)小朋友听这首歌叫什么?那我们一起来对歌吧。(教师站中间,左边幼儿问,右边幼儿答)

1、出示图谱,师幼合作复习演唱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

2、出示动物图片,森林中要开“动物音乐会”,动物们想请大家把它们也编到歌曲中,让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歌。

二、师幼合作创编歌曲

1、教师创编一个动物的谜面,例,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嘞?嗨长又长?请幼儿尝试直接与教师对唱,唱出谜底。

2、强调第一段应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第二段要唱出是什么动物的谜底。

3、观看电脑课件“可爱的动物”,丰富创编内容,请幼儿分组讨论,尝试按乐曲创编出四种有关动物特征的谜面。(播放背景音乐《什么结子高又高》)教师巡回聆听、指导。

3、请个别幼儿示范唱出所编的歌曲谜面,其余的幼儿直接接唱出谜底,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4、在创编歌曲时还可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某一具体特征来仿编歌词。

尾巴系列:什么尾巴像剪刀(燕子)什么尾巴像把扇(孔雀)

叫声系列:什么唱歌咩咩咩(小羊)什么唱歌呱呱呱(青蛙)

耳朵系列:什么耳朵像把扇(大象)什么耳朵长又长(兔子)……

身体系列:什么身上有口袋(袋鼠)什么身上梅花开(梅花鹿)什么身上有房子(蜗牛)什么身上有硬壳(乌龟)……

5、尝试多种合作形式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运用体态动作来表达歌词。

例如,师幼合作,男女幼儿合作,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对唱等合作形式。

6、游戏“抛绣球”。向主动参与对歌活动的幼儿抛发纸绣球以调动积极性。.

三、分组活动。

(播放背景音乐)

1、创作画《我来唱,你来对》,以绘画形式创作歌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2、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创编歌词,再与好朋友互相对唱。

3、小组合作设计图谱,并开展对歌游戏。

4、请1—2组幼儿那着画,大家看着画进行编歌游戏。(幼儿看图左边问,右边答,结束)

附幼儿编曲范例

什么动物你猜猜

1、(领)哎,什么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又长?(领)什么尾巴象剪刀咧?(合)嗨象剪刀?(领)什么身上有房子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什么脖子长又长咧?什么脖子长又长咧?

2、(领)哎,大象鼻子长又长咧,(合)嗨长叉长,(领)燕子尾巴像剪刀咧,(合)嗨像剪刀,

蜗牛身上有房子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众说)嗨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长颈鹿脖子长又长咧。

大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2.引导幼儿创编身体节奏动作。

重点难点:

熟悉音乐旋律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尝试煎荷包蛋的经验。

2.铃鼓、碰铃、双响筒。

3.音乐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煎荷包蛋的过程。

--引导幼儿创编"煎蛋"、"刺啦!冒烟了"、"看一看熟没熟"、"闻一闻香不香"、"吃荷包蛋"、"吃荷包蛋"、"吃得真高兴"等动作,表演煎蛋、吃蛋的过程。

二、演一演。

--教师哼唱音乐旋律,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播放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根据乐谱表的提示,引领幼儿表演煎蛋的过程。

三、试一试。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怎样用打击乐器表现煎荷包蛋的过程。

配器建议:

煎蛋--碰铃和双响筒;

刺啦!冒烟了--铃鼓连续摇奏

看一看熟没熟--碰铃

闻一闻香不香--双响筒

吃荷包蛋--铃鼓、碰铃、双响筒一起奏响。

--在教师的指挥下,全体幼儿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请幼儿做小指挥进行演奏。

《【推荐】大班教案模板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