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起,音乐家原来曾经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那是一个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一切都在永远地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们,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但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他们敬爱的老师。
这是一部很唯美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父母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父母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你真棒。”让孩子们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们只有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们和孩子们间的平等,教育者们和孩子们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唯有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影片中的一群顽皮学生的境遇折射出一种很严重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是却又是社会中很
普通很卑微的一个个体。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长,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有自己力不能及的方面,并非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专攻于书本,或许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或许那就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所在。正如有句话这样说:“兴趣是一切成功的源泉。"唯有兴趣,才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老师应该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引导和帮助。或许,就是因为老师的一个鼓励,一句表扬,他们都会更坚定自己走向成功的信心。也许,就是老师的循循善诱,会给无数迷茫的大学生指出一条光明的坦途。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那群顽皮的学生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真正懂他们,爱他们的老师,为他们劈荆斩棘。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的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她给我们的爱,轻轻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它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尊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感恩老师,给我们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们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
感恩老师,让我们用一点一滴的进步,用每一分的成长与成功来歌颂老师对我们无私的付出。
感恩老师,用我们健康成长的旋律谱写老师无私辛勤的乐章。
感恩,我的生命因你而精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很久以前好友就推荐我看这部片子,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没有观看,而今天,在选修课上碰巧放得就是这部影片。我很有耐心的把它看完了,觉得非常棒。里面孩子们动听的歌声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岁月。
坚固笨重的铁门、高不可攀的围墙、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构成了影片中学校的外廓。这就是迎接失落的音乐家马修老师的短暂的归宿。而这所公读学校所遵循的理念就是“犯事——受罚!”简单,粗暴,无情的制度。
校长赖桑是一个自私贪婪、冷酷无情而又刚愎自用的人,对学生刻薄、严厉又不理解。而马修老师则是一个善于理解孩子的学监,因为他对孩子充满爱的关怀和温情的照顾。
记得在马修老师的第一节课上,学生嘲笑他的外形,抢走他的公文包并且肆意吵闹,马修老师是生气的。但是面对赖桑校长的质问时,马修老师没有选择将高宾送给校 ……此处隐藏29464个字……用孩子学习的好奇心,并且他对孩子的惩罚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魅力与内涵。皮埃尔的不知道感恩,对母亲、对生活不好的态度令马修不满意,于是他剥夺了皮埃尔独唱的机会,但是并不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力。在大家的吟唱中,皮埃尔该有多么的失落,可是倔强的他依然不肯认错。在合唱表演中,所有的孩子都穿着整齐的统一服装,只有他一个人被排除在队伍之外,皮埃尔没有放弃,因为他热爱音乐,热爱唱歌,。马修老师更没有放弃他,而是在关键的时刻,在最重要的场合给了皮埃尔一个独唱的环节,那一刻,在孩子专注而感恩的眼神中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那是幸福的眼泪,为马修,为皮埃尔。马修知道,尽管一次也没有练习,皮埃尔照样能够唱好,因为他知道孩子已经私下练习了无数次。这样的一种信任,这样的一种重用,这样的一种默契,该给皮埃尔多么大的震撼啊,我觉得皮埃尔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瞬间。这样的惩罚多么的具有智慧,有力量,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无穷的魅力!也正是从那时起,皮埃尔有了真正的改变,一步步成长,一步步提升,最终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这就是一个老师的幸福,这也是我所看到的惩罚的最高境界!
想想自己,真的觉得在很多地方差的太多太多,他也给我和很多的启示,让我从内心深处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对学生、对自己、对成绩,都要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以爱为支点,巧妙去爱,用心去爱,孩子才会接受,学生才会有提升,才会坦然接受并回馈与你,否则有时候只能适得其反。
只是单纯的爱孩子,母鸡也会,如何去爱,爱得温暖,爱的润物无声,我想这是我该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
耳边突然又想起孩子们那纯净的合唱声,原来爱的力量、音乐的魅力,竟然如此动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特别叫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可以让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位法国音乐教师--马修,本片以拟人的手法很好的诠释了这部电影,把马修比作一个善良的牧人,把那群孩子比作羔羊。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意志的羔羊,用爱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是真爱。他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的心。
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马修在接受校长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要求:不体罚学生,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不透露他们的名字,也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他是在用爱来感化这帮所谓"无法救药"的问题少年。他是个好老师,他帮助了这些孩子,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学监,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但是他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改写了孩子们灰色的记忆,留下了欢声笑语,播撒了幸福和喜悦。
因为我也是音乐的爱好者,所以便对马修这位失意的音乐家感到了敬佩!他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他把改变学生看成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让这些本来不可收拾的孩子改造成了一个个有爱好,有志气的人,让他们都为马修的付出而感动,直到最终,马修被辞退时,他们在楼上关住了自己,他们写下自己深深的祝福,他们在窗口挥舞自己的双手,与他们的恩师做最后的道别。而马修拣起地上的纸片,慢慢看时,我是最感动的,其实,无论这个世界多么不乐观,多么灰暗,其实一些也只是伪装的,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明白感恩,人人都可体会别人对他们的仁慈与付出。
真诚的爱在世上是稀有的,但也是人间最宝贵的。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接受爱。却少有人愿意主动付出,尤其是对一些不可能回报的人。但是爱也是世间最大的金矿,任你如何开采都发掘不完。多少人任心中的金矿荒废,一生都没有动用。为什么不学马修老师呢?一个怀才不遇的作曲家,一个在世间不被重视的穷老师。他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至少重燃起一些孩子们心中的希望:我们不是废物,我们心中有最宝贵的金矿,我们在神的眼中贵重得无比。这希望的点燃都是从爱开始,而音乐与爱是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他们都有着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这让我想到声乐课,音乐欣赏课上,庄晔,陈新坤老师也总反复的强调爱对音乐作用的巨大。以及爱和音乐间的相互作用。是的,伟大的音乐家们在用爱谱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旋律,而人类也在被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作为一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但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是伟大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的,可虽然如此,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我们会渴求得到。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的我也愿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部有名的法国电影,讲述了一个学监马修默默无闻地影响了一群问题少年,使他们的人生步入正轨的故事。
在这个叫做"池塘之底"的学校里,学校里都是一些问题男孩,充满了顽劣、逆反甚至心灵的扭曲。还有一个没有爱心只有军规的铁血校长。学监马修先生是一个音乐家,却不是个成功的音乐家,因此到了"池塘之底"做教师,当他面对一群吵闹到让人晕厥的学生,他在日记中写了自己的害怕,害怕冰冷的建筑,害怕森严的环境,害怕这些学生,观后感《放牛般的春天观后感二》。有一天,"这些学生偷去他珍藏的乐谱,他勃然大怒,手忙脚乱地抢回来,另一学监发现了,他又急于替孩子们掩饰。事后,马修决定把这些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去唤醒孩子们那颗已经冷酷的心。他成功了,那一个个清澈灵动的音符在欢快地跳跃,那些昔日调皮捣蛋的孩子似乎都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天使,认真投入地排练。我似乎听到了那些冰冷的心融化的声音,听到了音符在他们心中流淌的声音。每一个看到这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孩子们的音乐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这群孩子同样也渴望阳光,渴望自由与爱。孩子们只是关闭了心灵的一扇窗户,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有人帮助开启,用马修老师的音乐,或者宽容和理解,甚至包庇。
在训练中,马修发现了一个长着"天使面庞"而性格却古怪叛逆的男孩莫航治有着天使般的嗓音,并不遗余力的帮助他使他成为了合唱团的领唱,同时也帮助他走出了问题儿童的阴影。
还有那个半途转学来的极端叛逆的学生,我也觉得他挺可怕的,但马修仍努力帮助他,最终却只能用惋惜与同情的目光将他送出了校门。因为校长对顽劣少年孟丹的非人折磨最后导致孟丹的报复-放火烧毁了学校,马修老师因此被驱逐,永远离开了孩子们。送别的窗口看不到面孔,只看到许多只挥舞的小手,白色的纸飞机飘然而出,落在马修老师的脚下。
这是一部毫不做作,淡淡的充满情意的影片。涓涓流淌的音乐和浓浓的师生情深入人心,令人感动不已。
文档为doc格式